大多數人會因為財務不確定性,而感到焦慮與憂鬱。儲蓄示意圖。(歐新社)林浥樺/核稿編輯〔財經頻道/綜合報導〕根據美國金融機構「西北互助保險」 (Northwestern Mutual)調查,近七成(69%)的美國人表示,財務不確定性讓他們感到焦慮與憂鬱。堪薩斯州立大學教授、財務治療師麥考伊(Megan McCoy)指出,對財務感到焦慮,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緒,通常源自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,無論是對未來的自己、與同齡人相比,或是和他人相比。她建議,每週或每天可安排個15至20分鐘的「擔憂時間」,來處理這類情緒。《CNBC》報導,麥考伊表示,與金錢有關的焦慮往往會在腦中盤旋整天,但與其試圖逃避這些情緒,或讓它們干擾你想要完成的其他事情,不如安排一段時間來處理它們。麥考伊說:「一個出乎意料有效的方法,就是安排每日或每週的『擔憂時間』,花個15到20分鐘,專門面對你對金錢的擔憂。」請繼續往下閱讀…麥考伊建議,首先可以寫下你所有感到焦慮的事項。這些可能包括非常具體的、與數字相關的擔憂,像是:「如果孩子想上私立大學,我不知道該怎麼負擔」,也可能是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焦慮,例如:「我 Instagram 上的朋友們看起來假期比我多、玩得更豪華」。接下來,將這些項目分成兩大類,分別是你能掌控的,以及你無法掌控的。麥考伊說:「這個過程能幫助我們將模糊、持續的憂慮,轉化為兩個清楚的方向,也就是行動與接納」、「這不是要你忽略恐懼,而是學會有意識地管理它們。」針對那些能掌控的部分,麥考伊建議,可以試著採取小步驟逐步推進。比方說,定期自動轉帳到教育帳戶或旅遊基金,就是一個起點。如果能將這些儲蓄帳戶以目標命名,那就更理想了。麥考伊指出,具體命名的帳戶能「讓人感覺更有組織,也更容易對自己的進展產生情感連結」,同時也能「減少衝動消費的誘惑,因為這筆錢已經有了目的」。若覺得要自己設置這些帳戶太複雜,麥考伊認為也別害怕尋求協助,可以找理財規劃師幫忙。至於那些你無法控制的因素,像是股市走向、美國貿易政策或朋友賺得比自己多等,麥考伊建議,給自己寬容一點。麥考伊說,試著以個人角度,重新思考「成功」的意義:你擁有選擇的自由嗎?你的支出是否與你的價值觀一致?你是否對自己的儲蓄與花費方式保持有意識的掌控?如果這3個問題你都能回答「是」,那麼你可能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做得好。麥考伊說:「這樣的重新詮釋可以減輕壓力,並引導我們以更穩健、有同理心的方式看待財務健康。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
來源:自由時報